“全国中小学德育高效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高级研修班”学习汇报
——苍溪县城郊中学校 杨智云
老师们,下午好!
11月14、15日,我们一行五人赴广元参加了“全国中小学德育高效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高级研修班”学习。本次学习,我们先后听了三位老师的专题报告:南京市优秀任陈宇的《我这样把班级带向优秀》,全国模范教师于洁的《创造教育幸福的意境》,中国德育教育专家余国良的《教师魅力生成的基本路径》,专家们高屋建瓴,又有详实的案例分析,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理念,带来新的教育方式、方法,可以说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又有了一次成长。
下面将本次学习带回的观点、思想方法与老师们作个简单的交流。希望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一、别把教育想得太简单
曾几何时,我理解的班主任工作就是把学生装进教室,纪律好,学生认真听课,老师反映良好,学生考试成绩不错。可以是,也不尽是。通过学习使我明白:教育,特别是班主任的德育教育,可要复杂得多。德育教育,即便一条简单的规则,其教育过程,也比任何知识难点的教学更复杂,更困难。它需要学生用漫长的时间去认识感知这条规则,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接受这条规则并运用到实践。教育不是工业、机器一开就能出产品,教育好比农业,是一项慢工程,急不得。学生成长过程中,至少有那么三年,我们是他们的重要的他人,而这个重要的他人需要用心、用情、用智慧去经营。三年啊,稻子熟了几季,麦子也割了几回,而培养一个人三年却未必见效,所以教育,即便农业也无法比拟。教育,特别是班主任工作,需要的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而面对难管理的孩子,常感没招了,接着就想出怪招,结果呢?我们常憋着一肚窝囊气,学生越来越神气,这就要求老师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,做到降服孙猴子的如来佛那样神通广大,这也不是工业或农业能比拟的。所以别把教育想得太简单,也别把班主任想得太轻松了。
二、教育是件走心的事情
余国良说的好,“一把钥匙一把锁,实在不行滴点油,再不行就换个锁芯”,修锁匠的理念告诉我们,教师用的是巧劲,而非蛮劲。班主任面对的是人,是生命鲜活的个体,是捉摸不透的心灵和思想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准备六七十颗不一样的心,才能以心换心。
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里,这里提供几个观点,供老师们参考。
①少问怎么办,探求是什么。
面对难管难教等问题,我们经常会问:为什么?怎么办?选择还是放弃?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没有答案的,因为我们忽略了最是本问题-是什么?
需知,黄牛善爬山,水牛好玩水,熟知牛的习性是牧童放牛的入口。望,闻,问,切是中医看病的入口。秧田看水是农民插秧的入口。
所以了解教育对象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入口。我们应清楚我们现在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是:单亲家庭多,留守孩子多;心理问题多,逆反情绪多;严格管带少,科学训练少;情感交流少,社会实践少。南京市优秀教师陈宇对教育对象入口的了解做法值得借鉴。每学期将对学生、家长作问卷调查,调查内容多达一百条,详细到晚上睡觉时间,家长、学生口径统不统一;家长对老师有哪些期待;对每个学生的生日都作好记录并组织同学们给其过生日。可以说对学生了如指掌。
②乐观解释法是教育的法宝。
凡事用乐观解释法去解释,就能使教育者持有乐观的心态;凡事用悲观的解释法去解释,就会导致教育者产生消极的心态。处处埋怨,而结果是:人无一日闲,语无半句甜。看到学生就冒火,回到家里就发脾气,结果是不仅没把孩子教好,自己倒累出一身的病来。老师们,我们应确定是一个鲜明的观点,首先为自己的快乐健康而奋斗;其次才是为学生的快乐健康而奋斗。所以换个眼光看孩子们,多看看闪光点,多看看进步。方式改一改,学生笑声来,方式换一换,学生变个样。
③不必要做个强势的班主任,有时在学生面前示个弱。
老师不在,让小鬼当当家,各司其职,充分信任学生。班主任不是万能的,班主任也不是刚打铁铸的,让学生做做老师做不了的事何尝不可。赏识不花钱,听者胜过年,再差的学生听到赏,也会往前赶一赶。让每个学生都有出类拔萃的时候,风云人物,有你有我有他。三位专家都不约而同提到:他们所带的班级都有评选感动人物(月评、期评),不仅仅因为学习好,可以因为有孝心,可以因为黑板插得干净,甚至可以因为个人的学习用具整理得很整齐。给感动人物出海报,写颁奖词,请家长颁奖、校长合影等。可以说对孩子不吝赞美。
时间关系,和老师们的交流就到这里。老师们,班主任工作你们也是专家,也是我学习的榜样。学习汇报材料的整理未免仓促了些,所整理的也只是个人喜好,难免粗漏。不妥之处,敬请批评指正。谢谢!